自上月巴基斯坦局势发生变化以来,巴与印度的关系如何发展引人关注。在双方都处于强势政权的情况下,两国是重启拉合尔进程,让这一和平曙光散发光芒,还是使交恶50余年的状态更趋激烈,人们一时难下定论。要回答这个问题,印度的政策取向至关重要,而目前印度的心思难以让人看到乐观的前景。
对巴政局发生的变化,印度表面上没有发表过多的言论,但实际上是心存隐忧。印度对巴单方面采取的旨在缓和两国关系的举措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显示其对巴抱有警惕的一个方面。另外,印度对巴局势变化后改善周边及国际环境的努力也以假手于人的方式从中阻挠,使双方的敌意丝毫未减。印度先促使英国领导下的英联邦暂时取消了巴参加联邦高层会议的资格,使得巴无法在本月稍后时间于南非德班召开的英联邦首脑会议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寻求外界的理解和支持。随后,印度又力主推迟原定于本月26日至28日在尼泊尔召开的第11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会议,并将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拉入自己的阵营。虽然印度在这一过程中极力掩饰自己的行为,但其对巴的意图,在外人眼中却是一看便知的。
在印度、巴基斯坦与美国之间的三角关系上,印度也巧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极力拉拢美国,对巴美关系则暗投阴影。一方面印度欲借美国的支持获得可靠的核能力和抬升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印度希望美国在即将于西雅图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会议上作出有利于印度纺织业的协定,从而大力扩展和加强印美的经济合作。对于巴美关系,印度的表现是:极力强调一个“民主的印度”和一个“不稳定的巴基斯坦”的区别,以使美国的南亚政策倾向于印度。印度此次没有高举“民主”的旗帜对巴基斯坦的政局变化说三道四,因为它知道这一被西方唱了几十年的老调已不是那么中听,而是以卡吉尔事件为由,称“巴军方对破坏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负有责任”,从而将军方控制下的巴基斯坦描绘成一个“恐怖主义”国家,意图将巴与美国的心腹之患本·拉登问题混为一谈,使美国对巴更生嫌隙。
印度的上述做法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对印巴去年进行核试验后的情形进行评估之后,美国完全取消了对印度的制裁,但保留了对巴基斯坦最为关键的制裁部分。不仅如此,印度还施展“院外活动”的能力,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克林顿总统“将美国与印度的特殊关系扩大到战略伙伴关系的层次”。
作为南亚的首要大国,印度对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负有决定性的责任。如果印度只为自身发展寻求一个良好的地区环境,而对巴基斯坦的局势表示某种隐忧,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印度是担心一个处于变革中的巴基斯坦可能变得更加发展和强大,成为其在南亚推行“一家政策”的障碍,从而对巴施加压力,则有失大国风范。